臺灣深海魚含13種違禁成分引發市民擔憂
  本月中旬,臺灣海域海魚被驗出13種藥物殘留,其中含有K他命、搖頭丸等違禁成分,引髮網友擔憂。報告稱,這些藥物在海水中進入食物鏈,最後累積在大型魚類體中,若長期食用,將傷害身體進而引發疾病。
  羊城晚報記者瞭解到,目前廣州尚未發現此類個案。權威專家建議,市民買魚首選“八分大”海魚。若吃大型海魚,應除去魚的內臟、魚皮和頭部,僅吃魚肉。
  大型海魚毒素較多
  近日,臺灣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教授李宗霖帶領其研究團隊,首次針對臺灣西南沿海進行研究調查,除了在海水中發現含多種抗生素、消炎止痛藥與咖啡因等13種藥物殘留成分,還檢驗出K他命、搖頭丸、麻黃鹼等違禁藥物成分。
  羊城晚報記者瞭解到,海水污染物的增加,是造成此類問題的直接原因。廣東水產專家卓壯生告訴羊城晚報記者,海水污染必然導致海水中的細菌含量超標,水產品養殖者只能大量使用抗生素防治水產疾病,導致養殖水產品抗生素殘留超標。
  國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曾對魚的汞含量做過一個實驗,分別對魚肉、魚皮、魚腦、魚子進行了含量測定。結果發現,魚齡越大,魚腦和魚皮中蓄積的汞就越多。測定結果顯示,200克以下的魚,魚肉、魚子、魚皮、魚腦的汞含量都非常低,數值差異也不明顯,都低於0.02毫克/千克。隨著魚齡的增大,魚肉與魚子的汞含量沒有明顯變化,但魚腦和魚皮的汞蓄積量明顯上升。350克的魚,其魚皮和魚腦的汞含量略有上升;而400克的魚,其魚皮的汞含量比200克以下的上升5倍,魚腦的汞含量竟達20倍以上。專家建議,買魚選個頭“八分大”左右的比較合適。若吃大型海魚,應除去魚的內臟、魚皮和頭部,僅吃魚肉。
  廣州未現此類個案
  海魚,是廣東人喜愛的海產品之一。此次臺灣近海魚含毒的消息,引起了市民的極大關註。隨機採訪中,不少市民表示聽說了臺灣近海魚類受污染的新聞。家住荔灣區的梁伯平時最愛吃海魚,他說,上述消息是他兒子告訴的,兒子叫他今後不要買近海魚,“還是要小心,怕中毒,兒子叫我多吃深海魚”。
  近日,羊城晚報記者走訪廣州黃沙水產批發市場,市場負責人表示,海魚的批發和零售比較平穩,沒有受到臺灣方面消息(海魚含毒)的影響。
  在一家賣黃花魚攤位前,一位阿婆正和攤主討價還價。對於怕不怕海魚受到環境污染的問題,這位阿婆說,當然會擔心,但海魚還是要吃,只是挑魚時會多留意。
  羊城晚報記者從廣州市有關部門瞭解到,目前廣州市面上的海魚合格率比較高,暫未發現臺灣上述個案。 (馬燦)編輯:鄔嘉宏  (原標題:大型海魚毒素較多 專家建議買魚首選“八分大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p55npsem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